一、什么是消费
消费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消费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经济学家曼昆说:“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物品”包括家庭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马克思说:“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
二、什么是恩格尔系数,什么是消费指数
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于消费理论的研究处于支配地位的是马歇尔的需求理论。这种需求理论的要点是: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数量依价格的升降向反方向变动。30年代以后,凯恩斯把消费问题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他把消费看作国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式之一。购买消费品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取决于一个人的当前收入。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1.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恩格尔系数其实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食品支出/个人(家庭或国家)总消费支出]×100%。恩格尔系数越高,表示其越贫穷,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其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2.消费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简称消费指数,指的是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
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受市场欢迎。
三、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济的本质是什么?经济的本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的方式是生产、交换,获得满足,再有新的需求,再进行新的生产,再获得新的满足,再产生新的需要,循环再循环。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消费了,商家就会盈利,商家所雇的工人就有事做,工人的工资就会相应地提高。商家想赚更多的钱,就会提高进货量,供应商就会提高产出量,供应商的工人就会有更多的工作量,他们工资也会涨起来。供应商提高产量就要提高对原材料的需求,这样原材料供应商就有钱赚了。最后这些工人和商人都有钱了,就会再消费,社会消费繁荣就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四、不消费就会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人们的消费欲望达到了拐点,不需要再买什么了,其结果就是产品过剩,物资积压,导致供大于求,就产生了通货紧缩。商家纷纷倒闭,工人纷纷失业,经济陷入萧条,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消费,开始存钱了。消费者一旦不花钱了,把钱存在银行,钱就不流动,社会物质交换就会受影响,甚至停止,社会就会死气沉沉。只有将钱投入到市场中,有人利用这些钱再去创造价值,也就是俗话说的“钱生钱”,如此经济就会再度活跃起来。
每次的经济危机,或通货紧缩,导致经济低迷,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所以把钱存起来不消费,而不消费就无法刺激经济发展,导致经济持续衰退,反过来又妨碍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是一种负向的恶性循环。当然,对国家的影响更大,比如说,没人来银行借款消费、发展生产,银行就没有利息,得不到回报。就目前银行的盈利模式来看,借贷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银行运营不畅,国家经济就会受到沉重打击。另外,通缩导致商品愈来愈不值钱。人们更倾向于把钱拿在手上,一旦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人们纷纷去银行取钱,由于金融系统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不能随意变动,如果大家恐慌性地到银行取钱,就容易导致挤兑事件,银行有可能会破产。
五、消费者的消费类型
关于消费,我们还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类型。
消费者的消费类型分为三种:
1.计划型。按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和夫妻生活目标制订计划,消费时大致按计划进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现盲目和突击性消费。
2.随意型。这种类型的人完全按个人喜好和临时兴趣进行消费,较少考虑整体消费效益,所谓“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是这部分人的突出特点,较易出现盲目和浪费性消费。
3.节俭型。消费时精打细算,能省即省。这一类型的消费方式能够使家庭逐渐殷实,然而过于节俭的意识有时可能因过量购买便宜货而造成积压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