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30年,是土地经济快速膨胀的30年,也是信用扩张的30年。这两年随着地产经济下行,以及中美贸易战和疫情的折腾,国内营商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本的大规模撤离,企业裁员潮此起彼伏,从金融业到建筑业,从互联网行业到制造业,从家电装修到餐饮零售行业,都进入到了艰难而又漫长的收缩期。
企业撤走和行业收缩,都意味着用工需求的降低,收入的普遍下降,但原本稳定的需求一时又很难降下来,比如之前的房贷车贷经营贷等,都可能让你面临贷款逾期,尤其是那些买了烂尾楼的用户,最是憋屈。房子烂尾了,按揭贷款还得继续还,拒绝还款还会上征信。因为收入降低,失业的人口增多,这两年信用卡网贷逾期的也越来越多。
对于逾期3个月以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自己的催收部门。对于超过3个月的,由于追缴成本大增,银行一般会委托给第三方公司去催收,也有可能打官司,但因为逾期案子实在太多,加上法院的受理能力有限,绝大部分还是会委托给催收机构。委托几轮还没回款的,银行会将其作为坏账,直接打包给催收公司。催收公司再一个个联系客户,只要能回款到三四折,催收公司就有丰厚的利润。
自从05年国家政策放开以来,催收公司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当时逾期的主要是生意人,普通人很难接触到催收公司。2015年以后,随着消费贷金融贷的急速扩张,以及消费主义对年轻人的刺激,逾期的普通人越来越多,普通人被催收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催收公司就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
在人们的印象里,催收常常跟恐吓暴力挂钩,就像2017年震惊海内外的“辱母案”,就是催收引发的。所不同的是,于欢的母亲借的是高利贷,催款的大都是本地黑社会,但催收公司相对而言比较正规,一般承接的都是银行的信用卡或网贷逾期的业务,因为甲方是正规金融机构,受政府的合规性约束,催收员的手段可能会收敛些,不至于特别暴力,但也常常突破底线。
2023年5月,中国最大催收公司“湖南永雄”被安徽跨省执法,起因是其分公司的员工急于联系到客户,便用爬虫软件窃取安徽某地政务网站的户籍信息,被跨省执法了。要知道催收员工作时,公司会给每个人分发客户的资料,让其联系客户并回款,这些信息都是从银行系统里转过来的,但用银行给的联系方式,大部分客户根本就联系不上,所以他们就必须通过其他方式联系到客户,比如批量购买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通过身份证号码匹配手机号、联系客户的亲属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或派出所,再比如像上面永雄员工这种,用爬虫软件抬取客户更多的个人信息。
在整个催收流程中,确认个人信息只是第一步,联系到客户后,还要表明身份了解客户的软肋,再有针对性的对其施压。然后就是谈判回款,对于催收员来说,这个流程非常重要只有回款了才能拿到提成。
对于一般性的逾期,催收公司收取25%至30%的佣金,催收员的提成是23%,逾期越长额度越大,提成也越高。所以对催收员而言,掌握催收流程和技巧非常重要,尤其是其中的谈判技巧,因为银行有催收折扣,比如一笔超过3年的1万元的欠款,能追回5,000就算回款,但客户不清楚。催收员去催款,客户说实在没钱还准备挂电话时,催收员事实告诉客户说银行有折扣,还6000元债就可以消了,最后成功追回债款,按6%的提成,催收员可以从这6,000元中获得360元的提成。
对于那些老催收员来说,月入过万很常见,但更多的人坚持不了,最初的3个月就受不了了。因为这个行业,面对的不是失业破产的人,就是职业老赖,他们要么真的很困难,要么就非常了解,金融系统的漏洞。所以催收员想回款,就要不断去给债务人的亲人单位朋友打电话,甚至假扮成公检法上门追讨,很难通过正常手段回款。很多催收员在这个过程中扛不住压力就崩溃了。
对于催收行业来说,个人债务就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完全是靠密集的劳动力才能实现规模盈利,催收员的底薪很低,工资全靠提成,拿不到回款就只有底薪。以湖南永雄为例,催收员的底薪是2500元到3000元不等,进入公司后,主管会分给你客户信息,让你挨个打电话确认客户身份。催收员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打电话联系客户,但大部分客户的电话都打不通,需要你自己想办法联系到客户,跟客户谈判,拿到回款后,3万以下6%的提成,3万以上8%的提成。根据债务的额度和时间跨度,额度越大时间越长的提成越高,那些逾期超过一年,总额在百万及以上的合法债务,提成高达40%-50%。
面对高额的佣金刺激,催收行业普遍存在着暴力催收,违法催收的现象。对于那些经过多轮催收也无法回款的,银行将其记入坏账,转包给催收公司,回款了算催收公司的收益。
随着催收公司的快速发展,合规性也被提上日程,2019年中国最大的催收公司“湖南永雄”曾登陆美国,冲击催收第一股,但因为合规性问题没能成功。上海“一诺银华”也曾计划在A股上市融资,以提升自己在甲方金融机构的溢价能力,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对于中国催收公司来说,合规性一直是其发展最大的障碍。目前这一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合规问题全靠甲方的约束。
早在2020年时,曾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的张化侨在复旦演讲时就说过,未来5-7年是中国不良资产的黄金时期,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金融系统内的坏账会爆发式增长,随着应收款项的大增,市场对催收行业的需求也会持续暴涨,而在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却没有一部像样的法律来规范。
这里就有必要交代一下,中国催收公司的简要发展史。1995年,公安部和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就联合发布《关于禁止开办讨债公司的通知》,严禁企业以各种名义讨债。到了2000年,原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以及工商管理局,再次发布取缔各类讨债公司的通知。直到2005年,因为信用的急速扩张,市场对讨债公司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不良资产处置尽职指导,规定可以委托第三方代为催收。
在不同部门规定的冲突之下,催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在此之前,债务催收也长期存在,只是由专门的律师事务所来做。中国最大的催收公司——湖南永雄的创始人谭曼就是律师出身。他从湘潭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就南下广东,去了专门以催收为主业的律所工作,三年业绩过亿。他后来就成立了自己的律所,因为法律法规的约束,为了降低风险,这些催收公司的名称,并不会以“追债讨债”等字眼出现,而是以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信用管理公司、法律咨询公司等名字出现,但经营范围多为代收代缴欠款服务、应收账款管理外包服务等。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显示,不良贷款有所增加,资产质量下迁压力较大。截止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63万亿,同比增加1,534亿,不良率为1.8%,但逾90天以上贷款余额达到2.84万亿,同比增加1,945亿,增幅7.36%。每年2.8万亿的市场,这就给催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疫情之前,催收行业一直处于爆发期,全国大约有3,000家公司和机构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在2013至2017这五年间,中国催收市场的总收入,就以48.5%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同期美国的增长率仅有2.9%。但随着P2P被全面整顿,很多衍生出来的催收公司也随之消失,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原本蓬勃的催收机构减少了大半,到2023年仅剩不到1,300家。
2005年前后,中国信用卡发行进入高峰期,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的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市场增发的信用卡在500万张以上,2006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1,560万张,一年间发卡量翻了3倍,随之而来的逾期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大量催收公司就是那段时间注册的,国内十大催收龙头企业大部分都是05年前后注册的,从地点来看,中国1,269家催收公司中,又有1,223家集中在长沙,几乎占到催收公司总量的97%,所有长沙可以说是中国的“催收之都”。
为什么是长沙呢?因为全国各地都对注册催收公司,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只有长沙的注册门槛比较宽松,因而成了催收公司扎堆的地方。2015年,长沙商市登记经营范围系统新增了两条内容,其中一条就是受银行委托的催收公司可以注册,这是催收公司首次被列入经营范围,且不需要前置或后置条件的城市。在此之前,湖南永雄一直以律所的形式存在,长沙政策放开后,谭曼才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光明正大的做起了催收生意。
因为金融业野蛮扩张,降低了发卡门槛和贷款标准,恨不得人人借债,导致系统内部坏账率暴增,进而促进了催收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两年为了抑制坏账率,银行也被动提高了发卡门槛。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的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用卡量7.79亿张,此前的2022年第三季度末,这个数字为8.07亿张,一年内信用卡数量蒸发了2,800万张,这与2017年一年内增长多达1.2亿张的狂飙时代已完全不同。
信用卡是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业务的重要抓手,主要靠利息和手续费赚钱,所以信用卡的数量及消费情况,时刻牵动着银行收入的变化。这一点在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2022年招行信用卡流通卡1.027亿张,信用卡业务收入为920.5亿,但到了2023年底,招行的信用卡流通卡0.97亿张,减少了560万张,同比下降5.44%,实现信用卡收入907.43亿,同比下降3.02%。同时信用卡贷款的不良余额为163.83亿,比上年增加了7.33亿。据银行财报数据,截止2022年,工行信用卡的发卡量最多,达到了165亿张,其次是建行1.4亿张,这些巨量信用卡的发出,就必然伴随着相当比例的违约,以及之后催收公司的催款。
有的人可能会想,反正催收人员没有执法权,干脆多撸一点不还了。从理论上来讲确实可以这么操作,前提是你要受得住催收公司对你家人、朋友、同事的长期骚扰和威胁。他们会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欠债不还,甚至用各种手段恐吓威胁你的家人,就算你受得住,你父母还有老婆孩子也未必受得住。而你也会因为催收公司的轮番轰炸而被社死,很多人就是怕被社死,即便是拼了命也会把钱还上。
当然对于催收公司的恐吓威胁,你也可以去各个平台投诉,也会有人管,但最多也就是要求催收员注意方式方法,你没法阻止人家去催收。在中国就是这样,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社会关系就是他的命门,只要这个人还要脸,还有软肋,就会被拿捏的死死的,就算个别人完全不要脸,也没有软肋,无法被拿捏,大多数人的回款,也可以覆盖催收公司的各类损失。
从宏观来看,这几年楼市熄火,失业率上升,金融机构的坏账率还会持续上涨,催收公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