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24节气一直指导着人们的耕作。在探究农业标准化的今天,把24节气归纳为农时标准也是符合标准化概念的,“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重复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那么24节气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如何,标准化小编就带你走进我国的农时标准,了解一下24节气与农时标准的关系。
24节气
01节气即时节和气候,24节气也就是24个时节和气候。远古时期,我国就是农业社会,农事完全根据太阳的运转而有序进行。汉武帝元封七年《太初历》诞生了,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规定了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其中,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农耕文化中,24节气也是逐步完善起来的。史料记载,西汉时的《淮南子》中就出现了和现代名称完全相同的24个节气。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农时标准
02
24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农时标准,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2000年前,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多集中在黄河流域,24节气的形成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所以24节气所反应的农时标准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根据24节气总结出了一套农事歌,充分反映了农事标准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的应用,它指导农民抓住有力农时、开展农业生产,取得农业丰收。今天是秋分(9月23日),24节气中第16个节气,描述秋分的歌谣就是:“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节气养生
03
为顺应时令生活,标准化小编也专程拜访中医专家,收集了一些宝贵的秋分养生知识。(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 —— 和瑞欣副主任中医师 提供)
一、饮食防秋燥:温燥宜清润,可以适当服食秋梨、百合、银耳、蜂蜜清润之品;凉燥宜温润,可以适当服食萝卜,南瓜、杏仁、大枣等温润之品。另外,秋季润燥莫贪酸凉,不吃西瓜、苦瓜等偏寒的果蔬、不喝冰冻冷饮,防止损伤脾胃阳气,可以多吃一些时令的蔬菜。
二、注意身体的保暖:秋分过后气温下降,我们应逐步增添衣物以保暖御寒,给机体一个适应寒冷的过程,以免影响人体抗寒能力,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
三、运动要适宜:秋气敛降,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调节肺气,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则会导致阳气的损耗。
四、秋分后多发疾病:秋金当令为肺所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而肺系疾病容易多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及肠,可导致肠胃病的发生;若是秋气肃杀,敛降太多,气温骤降,则肺金反侮心火,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